我校经济管理教研室“四个结合”扎实开展课程实训及专业实践教学活动
(《西安开放大学报》特约记者 张瑞敏)近日,我校经济管理教研室组织开展了经济管理类专业及课程实训活动。
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和实践教学安排,经济管理教研室充分利用虚拟实训平台及实体实验室,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活动旨在全面落实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要求,提升学生实务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其快速适应岗位工作需求的能力,
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线下辅导
课程实验与专业实训相结合,构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课程实验和专业综合实训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内容衔接,技能递进,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完整体系。
以会计学专业为例,《基础会计》是大数据与会计学专业的基础课,是帮助学生掌握会计核算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牢固树立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核心课程,对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及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有重要意义。《基础会计》课程实验是基于企业案例,根据财务岗位分离原则,由小组成员分工完成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的填制,侧重对学生会计基本技能的训练。
会计学专业综合实训在课程实验的基础上,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实务、财务分析、管理决策等专业课程的知识点和技能进行有机融合,形成完整的财务工作流程,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和综合职业能力,以及严谨、务实、负责的工作态度与职业素养。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养
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强调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通过模拟实验、模拟投资、案例分析等形式,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理解和应用理论知识,提升经济管理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
《基础会计》课程实验以HIG公司一个月的经济业务为资料,通过模拟会计核算工作流程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帮助学生理解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提升会计实务技能和职业素养。
课程实验包括理论知识讲解、小组协作和教师点评三个环节。理论讲解环节重点阐述实训目的及要求、企业业务资料、实验环节操作等内容。小组协作环节,实验小组成员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原始凭证审核、记账凭证填制、账簿初始化、账簿登记及结账、财务报表编制等账务处理程序。最后指导教师对各实验小组的账务成果进行点评,小组成员分享活动体会。
通过“学、练、评”系列活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对学生掌握会计实务操作技能,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案例与专题相结合,培养业财税一体的财务思维
经济管理类专业在实践教学环节,注重采用案例分析、专题报告、实战演练等教学方法,通过模拟企业的实际业务场景,如财务部门各岗位及其具体业务,搭建企业业务、财务、税务各岗位实际的情景课堂,推进业财税一体化的深度产教融合,培养符合新时代市场需求的复合型财务人才。
以会计学专业综合实训为例,该实训基于会计核算模拟实验和会计管理模拟实验等线上综合实训平台,针对不同专业层次的实践教学目标,设计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对于专科学生,侧重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会计核算工作操作实务;对于本科学生,则侧重业财税高阶能力训练,如会计技能、智能财税、财务共享以及财务分析与决策等方面的训练。
线上与线下辅导相结合,提供个性化教学支持服务
经济管理类教研室充分利用我校虚拟实训平台和实体实验室等实训条件,采用线上教学和线下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开展课程及专业实践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支持服务。
以会计学专业综合实训为例,该实训包含教学辅导、在线练习、实验考核等环节。辅导教师通过直播教学讲解实验内容和操作流程;实验教学团队加入学生班级群,在线辅导学生实验练习;针对有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学生,在长兴校区会计综合实训室组织线下集中辅导,指导学生熟练掌握实验内容,并顺利完成实验考核。通过专业综合实训,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财务数据与企业运营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对财务管理实务问题的分析能力与专业判断能力。
下一步,我校将持续做好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更新教学理念,完善教学内容,加强校企合作,不断提升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成效。
(审核:李昕燃 责任编辑:姚晖 核稿:强伟锋)